電線電纜的存儲規范需從環境條件、存放方式、防護措施、管理要求等多方面進行嚴格把控,以確保其性能和質量不受影響。以下是詳細的存儲規范:
一、存儲環境要求
1. 溫濕度控制
溫度:存儲環境溫度宜控制在 -15℃~35℃ 之間,避免高溫或低溫導致絕緣層老化、脆化或軟化。
濕度:相對濕度應低于 75%,潮濕環境易引發金屬導體銹蝕、絕緣層受潮發霉,影響電纜電氣性能。
2. 通風與光照
通風良好:存儲區域需保持空氣流通,減少濕氣積聚和異味揮發,避免因空氣不流通導致電纜絕緣材料變質。
避光防潮:電纜應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淋濺,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加速絕緣層老化,露天存放時需用防水帆布或遮陽棚覆蓋。
3. 場地選擇
地面要求:存儲地面應平整、干燥,避免低洼積水。建議用木質托盤、貨架或磚塊將電纜盤架空,高度不低于 10cm,防止地面潮氣侵蝕。
遠離污染源:禁止與酸、堿、鹽、油類等腐蝕性物質或易燃易爆物品共同存放,避免化學腐蝕或安全隱患。
遠離熱源:與鍋爐、加熱器等熱源保持 1 米以上 距離,防止高溫加速電纜老化。
二、存放方式規范
1. 電纜盤存放
立式存放:大規格電纜盤(直徑>1.5 米)應直立存放,避免平放導致電纜松散或盤具變形。存放時需固定電纜盤,防止傾倒。
臥式存放:小規格電纜盤可臥式堆疊,但堆疊高度不宜超過 3 層,且層間需用木板隔離,防止擠壓損壞電纜外層。
禁止擠壓:任何情況下,電纜盤均不得被其他重物擠壓,以免絕緣層或鎧裝層受損。
2. 散裝電纜存放
卷繞整齊:散裝電纜應卷繞成圓盤狀,用扎帶固定,避免打結或過度彎曲(彎曲半徑需符合電纜規格要求,一般不小于電纜外徑的 10~20 倍)。
標簽清晰:每卷電纜需懸掛標簽,標明型號、規格、長度、電壓等級、生產日期等信息,便于識別和管理。
3. 分類分區管理
按電壓等級(低壓、中壓、高壓)、類型(電力電纜、控制電纜、通信電纜等)、規格進行分區存放,避免混淆。
新舊電纜、不同批次電纜應分開存放,優先使用庫存時間較長的電纜,遵循 “先進先出” 原則。
三、防護與維護措施
1. 包裝保護
電纜出廠時的原包裝(塑料膜、紙箱等)需保持完整,若包裝破損應及時修復或更換,防止灰塵、潮氣進入。
露天存放的電纜盤,外層需用防水帆布嚴密覆蓋,并用繩索固定,防止風吹雨淋。
2. 定期檢查
每月巡查:檢查存儲環境的溫濕度、通風情況,查看電纜外包裝是否完好,有無受潮、破損、鼠咬等跡象。
定期轉動電纜盤:長期存放的立式電纜盤,每 3 個月需轉動一次(約 1/4 圈),防止電纜因長期靜止導致局部受壓變形。
絕緣測試:對存放時間超過 1 年的電纜,使用前應進行絕緣電阻測試,確保性能符合要求。
3. 防鼠防蟲
存儲區域需采取防鼠措施(如設置滅鼠裝置、封堵縫隙),避免老鼠啃咬電纜絕緣層;定期噴灑防蟲藥劑,防止白蟻等害蟲破壞。
四、搬運與出入庫管理
1. 搬運要求
禁止拖拽:電纜盤搬運時應使用專用叉車或吊車,嚴禁直接在地面拖拽,以免損傷電纜外層或導致電纜松散。
輕裝輕卸:搬運過程中需平穩操作,避免電纜盤劇烈震動或碰撞,防止內部電纜絕緣層受損。
2. 出入庫登記
建立詳細的出入庫臺賬,記錄電纜的型號、規格、數量、出入庫日期、領用單位等信息,做到賬物相符。
出庫前檢查電纜外觀及標簽,確保無質量問題;領用后及時更新庫存,定期進行盤點。
五、特殊電纜存儲注意事項
1. 高壓電纜
需單獨存放于干燥、清潔的環境中,避免與低壓電纜混放,存放期間需定期進行絕緣檢測。
電纜終端頭需密封處理,防止潮氣侵入。
2. 耐火 / 阻燃電纜
存儲環境應嚴格滿足防火要求,遠離火源,并配備相應的消防器材。
標簽需明確標注 “耐火”“阻燃” 字樣,便于識別和優先使用。
3. 通信電纜
需著重防潮、防擠壓,存放時避免過度彎曲(彎曲半徑不小于電纜外徑的 20 倍),防止內部芯線斷裂或接觸不良。
六、應急處理
若存儲區域發生水災、火災或其他意外情況,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,優先轉移電纜至安全區域,并對受損電纜進行檢測,確認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通過嚴格遵守以上存儲規范,可有效延長電線電纜的使用壽命,確保其在使用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實際存儲中,還需結合電纜的具體型號和使用說明,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。

[[文章部分圖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交流使用,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