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電線電纜的存儲過程中,防潮措施至關重要,這不僅能避免絕緣層老化、性能下降,還能防止金屬部件銹蝕,保障電纜的使用壽命和使用安全。以下是做好防潮措施的詳細方法:
一、存儲環境控制
倉庫選址與結構要求
選址:倉庫應建于地勢較高、干燥且排水良好的區域,避免低洼潮濕地段(如靠近河流、湖泊或地下水位高的地方),以防雨水倒灌或地下水滲透。
結構:倉庫地面需高于室外地面 30-50 厘米,可鋪設防潮層(如瀝青、防水卷材),墻面和屋頂采用防水建材(如防水涂料、金屬屋面),減少濕氣滲入。
通風設計:倉庫需設置合理的通風系統(如排風扇、通風管道),確保空氣流通,降低室內濕度。
溫濕度監控與調節
監控設備:在倉庫內安裝溫濕度計,實時監測環境數據(理想濕度應控制在 60% 以下,溫度保持在 15-25℃)。
除濕設備:當濕度超過 60% 時,開啟除濕機(按倉庫面積選擇功率,如 100 平方米倉庫可配置 1-2 臺工業除濕機),或放置吸濕劑(如硅膠干燥劑、生石灰,每 10 平方米放置 5-10 公斤,定期更換)。
加熱設備:在潮濕多雨季節或低溫環境中,可使用電暖器或空調制熱功能提升溫度,減少水汽凝結。
二、電纜存放方式
墊高與架空存放
電纜應放置在貨架或托盤上,離地面至少 30 厘米(避免地面潮氣直接接觸),離墻面至少 50 厘米(保持通風)。
對于大規格電纜盤,可使用專用支架架空,確保底部空氣流通。
包裝保護
原包裝保留:未使用的電纜應保留原廠塑料薄膜或防潮紙包裝,若包裝破損,需及時用防水塑料布重新包裹,并用膠帶密封接口。
額外防護:對長期存放的電纜,可在包裝外纏繞一層防潮膜(如 PE 防潮膜),或在包裝內放置防潮袋(內含干燥劑)。
金屬部件防護:電纜端頭的金屬導體需用防水膠帶纏繞密封,避免潮氣侵入導致氧化。
分類與標識
將不同規格、型號的電纜分類存放,避免堆疊混亂導致通風不良。
在電纜包裝上標明存放日期,遵循 “先入先出” 原則,減少長期存放的風險。
三、防潮輔助措施
定期檢查與維護
每周檢查倉庫溫濕度數據,記錄異常情況并及時處理(如增加除濕機、更換吸濕劑)。
每月檢查電纜包裝是否有破損、受潮跡象(如包裝表面凝水、內部絕緣層發黏),發現問題立即將電纜轉移至干燥環境,并測試絕緣電阻(可用兆歐表測量,若電阻值下降需專業處理)。
防水防潮應急方案
在倉庫門口設置防水門檻(高度≥10 厘米),并配備防汛沙袋,防止暴雨時雨水倒灌。
若遇倉庫漏水,需立即轉移電纜至安全區域,清理積水并檢查受損情況,必要時聯系專業人員對電纜進行干燥處理(如熱風烘干、真空干燥)。
環境隔離
倉庫內應避免存放易受潮或散濕的物品(如木材、水泥、化學品),減少濕氣來源。
進出倉庫時及時關閉門窗,避免室外潮濕空氣流入。
四、特殊場景處理
露天存放防潮
若臨時露天存放電纜,需用防水帆布完全覆蓋電纜盤,帆布邊緣用沙袋或繩索固定,底部墊高 50 厘米以上,并確保帆布無破洞、接縫處密封。
露天存放時間不宜超過 3 天,雨后需及時檢查帆布下是否積水,清除電纜盤表面雨水。
海運或潮濕地區運輸
海運電纜時,集裝箱內需放置干燥劑(按每 20 英尺集裝箱放置 20-30 公斤硅膠干燥劑),并檢查集裝箱密封性能,避免海水或潮氣滲入。
在熱帶潮濕地區運輸電纜,可在運輸車內安裝小型除濕機,保持內部干燥。
五、防潮效果評估
定期對電纜進行絕緣性能測試(如耐壓試驗、絕緣電阻測試),若數據異常,可能是受潮導致,需及時處理。
通過觀察電纜外觀(如絕緣層是否開裂、金屬護套是否銹蝕)判斷防潮措施的有效性,必要時調整存儲方案。
做好以上防潮措施,可有效降低電纜在存儲過程中的受潮風險,確保其性能穩定。若存儲環境長期高濕(如沿海地區、多雨季節),建議增加防潮措施的頻率和強度(如增加除濕機數量、縮短檢查周期)。

[[文章部分圖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交流使用,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]]